新世纪十年,我国专用汽车业蓬勃发展
十年来,专用汽车业画出一条快速上升的曲线,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封闭到开放的蜕变:产业规模扩大了,产品品种丰富了,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资本构成完善了,标准法规健全了,出口量增加了……
●规模扩大、技术水平提高推动产业迅速升级
十年来,我国专用汽车业蓬勃发展,在整个汽车产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不仅成为汽车行业发展最快、前景最广阔的部分,更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从2001年到2010年,我国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数量由600多家发展到826家,新增企业300多家(期间也有少数企业退出),产品品种由1300多种增至5000多种,年产量由30多万辆猛增到200多万辆,部分品种的专用车实现了批量出口。一些特种作业类专用车研制成功,扭转了我国过去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这些产品不仅技术先进,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30%~50%。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专用汽车企业生产的混凝土泵车等产品多次刷新世界纪录,让“中国制造”成为世界知名品牌,为我国自主品牌专用车赢得了荣誉。
在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也更加合理。在目前具有生产资质的专用汽车企业中,国有独资、中外合资、民营经济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其中民营企业占专用车企业总量的70%以上。
在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的基础上,中集车辆、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湖北程力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用汽车集团已经形成;东莞永强、广东粤海、杭州爱知、重庆迪马等一批在某一产品领域独具特色、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小巨人”企业不断涌现,产品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广东富华、江苏扬州海沃、上海申毅、深圳凯卓立等专用汽车上装生产企业脱颖而出,这些企业按照国际通行的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生产方式组织生产,加强研发,成为专用汽车上装技术集成供应商。